
工厂从诞生之日,就肩负了既须出产品又须出人才,为小氮肥发展作示范的双重重任。公司集五十年的化肥生产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批从事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的专业队伍。为了支援四川省小氮肥工业的发展,工厂为60多家小氮肥厂代培训技术工人和干部4300多人,先后调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420多人支援新厂的组建,其中担任中层干部厂级领导的就有近100人。
继1997年公司尿素生产装置由中压联尿工艺改为水溶液全循环工艺的十年来,企业先后投资两亿多元连续对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淘汰了能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老工艺和装置。实施了“合成氨四改六、六改十”、“尿素四改六、六改十、十改十三、十三改二十”、两套“双一段连续转化”、“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变压吸附脱碳”等大型项目的技改工程,将原来落后的造气间歇转化工艺改为连续转化工艺,主要工段采用先进的DCS控制系
1984年以前,全国小氮肥行业只生产碳铵。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对高浓度氮肥的要求,1982年至1987年6年间,国家进口了2400万吨尿素,国家付出近30亿美元外汇和给经销商的巨额补贴费;而此时,我国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国有企业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由于改革的阵痛,进口尿素的冲击,以及市场的不平等竞争状态,致使全国大批小氮肥企业亏损、关停,小氮肥行业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跌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新中国建国初期,面对国外的封锁和我国农业对化肥的迫切需要,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化肥工业的战略决策,1958年,中国自主创新的小氮肥工业正式诞生。于是,在富饶的天府之国腹地诞生了西南地区第一家国有小型氮肥厂——四川省小型氮肥示范厂(tengbo9885手机版客户端的前身),一座年产2000吨合成氨、8000吨碳酸氢铵的国产化装置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拔地而起...